市农技中心组织召开全市粮食作物技术培训会

12月29日,为实现2023年粮食作物生产“开门红”,市农技中心在城区组织召开了全市粮食作物技术培训会。各县市区农技中心负责人、技术骨干、承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主体代表、马铃薯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省农技推广总站羿国香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宋波涛教授等省市专家应邀开展技术培训。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雪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推广首席专家羿国香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马铃薯高质量发展进行讲座。省农技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汤颢军就小麦冬季田管进行技术培训。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研发首席专家宋波涛就马铃薯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以及宜昌马铃薯产业发展进行讲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段宏兵就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进行技术讲座。市农科院旱粮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魏昌松推介了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玉米新品种和种植技术。

市农技中心粮油站、各县市区农技中心汇报交流2022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情况、2023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方案、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各粮食生产主体代表分别就“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和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专家互动交流。

田雪峰在会上结合宜昌粮油产业发展情况,就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认真把握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市局关于“宜昌市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方案”,集成创新推广示范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二是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抗稳粮食安全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供给,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性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粮油生产主产县要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食生产面积480万亩,产量153万吨以上的目标任务;三是坚持全员入链,积极服务产业,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与生产经营主体团结在一起,把握农业发展机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四是要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坚持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做好灾害形势的研判,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及时送到农业生产一线。灾情发生时,全体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走村入户,做好灾情调查和技术指导,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市农技中心 史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