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全力推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
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是省市县共同推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试点实施以来,我县围绕组织化建强主体、集约化降本增效、标准化规范服务、城镇化强产聚人,全力推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提质扩面,以社会化服务“小切口”,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组织化建强主体上,我县构建“茶农+茶企+服务组织+村集体”的利益共同体,服务组织从13家增加至69家,服务队员从155人增加至3171人。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了茶企领办型、能人领办型、村集体领办型、配套服务型4种服务模式。
在集约化降本增效上,精准奖补降低用工成本,将手工采摘纳入奖补范围,今年春茶采摘共派出采茶工1.6万人次,采摘鲜叶34.9万斤,落实41万元奖补资金,带动茶农增收740万元。集采集配降低物流成本,成立农资公司,农资实现集采集配,茶园亩均成本降低75元。农机租赁降低投入成本,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为村集体购买茶机具,租赁给服务队,茶机具由200台套增加到1300台套。团体保险降低运营成本,开发团体保险“茶工险”,截至目前,全县服务队总投保金额40万元,为服务组织节省约80万元。数智赋能降低对接成本,上线“茶园服务”微信小程序,茶农“一键叫工”即可发布需求。
在标准化规范服务上,我县力争将“三峡茶师”培育成全省十大劳务品牌。围绕种、采、剪、耕、防、治六大环节,出台茶产业社会化服务技术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由省市县人社部门和中南财大制定“三峡茶师”认证评价体系,成功开发名优茶手工采摘、绿茶制作等7个茶产业专项职业能力省级考核项目,开展茶园植保、茶叶采摘、茶艺等系列技能培训。
在城镇化强产聚人上,把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动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服务内容、服务半径、服务岗位上深化拓展,让服务队伍有事做、稳得住、愿落户。将产业基础较好的道家湾、青岗岭、楠木河、茶园村的集中连片茶园纳入全托管试点,725户茶农托管茶园8264亩,获得务农、务工双重收入,为进城安家落户创造条件。将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纳入服务范畴,在县城吸纳600余名陪读家长等参与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学租房130套。开通“茶工公交专线”,节约服务队员来回时间和经济成本。统筹茶叶、中药材、水果等产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四季务工”时间表,实现社会化服务跨区域合作,服务队员收入大幅提升。(通讯员 史冲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