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赋能“一茶两中”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茶叶面积 22 万亩,中药材面积 35 万亩,中蜂 10 万群,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五倍子蜜之乡,“采花毛尖”是湖北名茶第一品牌。近年来,五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推动“一茶两中”(茶叶、中药材、中蜂)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特色资源、优质产品等比较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提升,奋力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建成“生态之县、康养之县、甜蜜之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一、做靓生态之县,擦亮“世界茶旅之乡”特色品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世界茶旅之乡”优势,打响中俄万里茶道茶源地之一的品牌。一是践行“两山”理论,做优基地护航茶业发展。始终把茶产业作为五峰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来抓,坚定不移落实“茶十条”,成立茶产业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五峰茶产业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打造出口欧盟茶叶基地、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成有机转换基地15640亩、生态低碳基地3440亩。被农业农村部纳入“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县”。二是聚焦茶叶“老字号”,擦亮品牌赋能茶业发展。打造“采花毛尖”“宜红工夫茶”重点品牌,提升五峰“一红一绿”的品牌价值,“采花毛尖”被商务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先后承办全国茶树害虫绿色精准防控新技术推介会、第四届茶旅大会、“荆楚购·宜起购”宜昌(五峰)2024年春茶开园节暨第七届线上春茶节等活动,扩大五峰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聚焦“茶旅古镇”,做深茶旅融合促进茶业发展。实施以茶促旅行动,依托万里茶道申遗机遇,全面推进渔洋关“世界茶旅古镇”建设,推进“云上五峰”茶商文旅融合产业园项目,积极创建柴埠溪5A级旅游景区,深入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实施以茶促融行动,组织茶企参加“喝楚茶 一家亲”“草原之味 宜昌之约”2024年鄂蒙交流促交融特色产品促消费等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支持汲明、泗洋、常乐、春语、水浕司等茶庄园建设,做优采茶、制茶、品茶、研学旅行等一站式茶旅服务,2024年10万余名香港、武汉等地学生到五峰研学,不断推动各族青少年交往计划。实施以茶促兴行动,依托西南茶叶市场和供销物流园,促使渔洋关再次成为武陵山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和宜红茶加工、运输、贸易中心,为五峰茶产业发展深深打上万里茶道烙印,重现昔日繁荣景象。

二、做大甜蜜之县,培育中蜂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产业化、生态化、特色化理念推进中蜂产业加快发展。一是政策引导,推行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编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蜂产业综合发展规划》,出台《中蜂产业链实施方案》,科学制定蜜源基地建设规划,全县新增优质蜜源基地10万亩以上。2017年起设立中蜂产业发展基金,分年度补助3000多万元。二是加大科技投入,破解技术难题。实施中蜂产业提质工程,制定《湖北蜜源植物志》《武陵山区中蜂饲养技术》,培育50多名专家型技术人才,100多名中蜂养殖经营管理人才,200余个中蜂养殖示范户,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和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组织开展全国中蜂产业扶贫高峰论坛等活动,先后邀请300多名业内专家实地指导。三是推进全链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甜蜜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引导67家市场主体规范化、规模化管理,其中农伯乐和顺山蜂业获“全国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乐源中蜂获“全国蜂业优秀合作社”称号。推进“林药蜂”产业融合。依托五峰倍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林药蜂”科普推广应用示范园,支持五峰博翎、赤诚生物、国药集团等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广建设“林药蜂”基地,“林药蜂”养殖模式入选《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推动农文旅融合,全面发展中蜂生态文化旅游,在柴埠溪、后河等景区建设蜂旅融合示范点,建设长乐坪蜜蜂文化小镇、杨家河中蜂生态走廊、白溪河野生中蜂谷等综合体,举办高峰论坛、520蜜蜂日等活动。中蜂产值达到1.5亿元,带动蜂农9600多户,户均增收1800元,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甜蜜事业”。

三、做优康养之县,增强中药材辐射新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特色,强化“天然药谷”优势,高质量建设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康养之城。一是绘制发展蓝图,激发中药材产业新活力。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院校制定《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30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天麻产业发展规划》《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倍子产业发展规划》,出版《五峰特色常用药用植物》一书,收录全县野生和适宜栽培的常见及珍稀药用植物 118 科 446 种。主攻大健康产业“药食同源”,主推“1+5+10”主导品种的发展共识,即“五倍子+峰五味”+10 大道地品种。二是推广“医养结合”,增强中医药辐射能力。全县 8 个乡镇卫生院均设立国医堂,96 个村卫生室设有中医诊室。县中医医院开设国医堂、治未病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土家名医工作室、中草药养生馆、药膳坊,创建针灸推拿重点专科。开展黄帝内针非遗传承班和研讨活动,培育黄帝内针针灸本土医生59人。成立五峰医养中心(孝禾康养),采用“医+养”有机结合服务模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激发资源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实施大品种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战略。建成独活、玄参、川牛膝 3 个 GACP 示范基地,培育中药材市场主体 148 家,中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与多家院校合作共建“武陵中药产业研究院”“湖北五峰天麻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信息共享与技术合作。扶持的龙头企业赤诚生物先后在鄂、湘、云、贵四省建设五倍子生产基地,与多地企业联创共建“同心示范带”,工业园年产五倍子大健康产品突破1万吨,累计助农增收超25亿元,惠及各族群众3万余人,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中药材大健康打通乡村振兴大动脉,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五峰新篇章。

本文转载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