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多举措创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1月28日,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公布了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地级市)名单,全国9个地级市获此殊荣,宜昌市榜上有名。至此,宜昌市创建成湖北省唯一一家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近些年来,宜昌市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原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和原省农业厅、省安监局关于“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不含城区)共创建8个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2017年宜昌市创建成为湖北省首家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地级市),2018年更上一层楼,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政府重视,部门协作。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机)、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专班,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和目标。农业(农机)部门统筹,具体实施“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财政部门大力支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平安农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农业局、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警监联勤”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道路联合执法,合力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创新“平安农机”创建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互联网等媒体,形成强大的全方位宣传攻势,营造浓厚的“平安农机”氛围。近2年来,发放宣传资料72100余份,发布安全信息39550余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十万农机闹春耕”、农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四进”、农机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做到在每个乡镇组织一次平安农机宣传教育活动,给每个农机手送一封创建平安农机倡议信,为广大农机手和群众放映一部平安农机教育警示片,向每个村送一套平安农机安全宣传挂图,给每个农机户送一本平安农机知识手册,在每个村及中小学校上一次平安农机知识课。近两年先后在远安县河口乡、枝江市百里洲镇开展了“平安进校园活动”。近2年来,全市共举办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488期,受训群众达32000余人次。

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在创建“平安农机”过程中,全市农机部门履职尽责,层层落实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农机经营业主全面负责、市民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平安农机安全示范乡(镇)工作制度》、《平安农机示范村工作制度》等一批规章制度建立,涉及农机牌证管理、档案管理、农机事故报告、处理和农机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方面的规章不断完善,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强化监管,创新方式。宜昌市在开展创建“平安农机”工作中,突出农机安全生产重点,不断创新监管措施,完善农机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严格规范执行农业农村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牌证申领核发规定,在拖拉机驾驶证考试中实行北斗拖拉机自动考试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无纸化。针对微小农机具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在全省首创小微农机具“三方责任”管理模式,落实农机监管部门、农机经销商、农机操作者三方责任。宜昌农机安全监管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交流,2017年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现场会在宜昌召开,推介了宜昌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管理成效。2018年宜昌市“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在全省监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典型带动,引领辐射。宜昌市“平安农机”创建起步于2003年,经历了15年的创建,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截止目前,全市已创建成8个国家级示范县。2018年又重点打造了以枝江市百里洲镇为重点的全市“平安农机”核心示范区,形成五峰、宜都、枝江“平安农机”示范带,建设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村、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和引领辐射作用,使我市农机安全生产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更加健全,农机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显著提高。

通过“平安农机”创建,宜昌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不断上升,农机安全生产事故逐年下降,“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平安农机创建机制已经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已建立。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创建活动,建设一批“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远安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示范区提质扩面,重心下放基层,精力向基层延伸,让农机安全生产更有着力点,基础更牢更稳,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安全保障。